本文转自:解放日报 体会面向真实世界的学习和创造 潘玉鹏 ■潘玉鹏 我叫潘玉鹏,刚刚从大学毕业,现在正在一项创新教育实验——“超脑AI孵化器”中创业。 我自幼无比热爱学习,多次在奥林匹克综合竞赛中取得全市第一的成绩。可是,由于忍受不了老师重复低效的教学,我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就再也没有听过老师讲课。在中学的6年时间里,我似乎拥有别人触及不到的光环,却深深地陷入了追寻生活意义的虚无主义中。父母和老师似乎并不关心我脑子里的六维空间是什么样的,他们更在乎我的成绩是否还是年级第一、我是否还是学校值得培养的苗子。 在高考完的那个暑假,我每天蹲守在新生群里,渴望接触新的伙伴。在大学第一个学期,我非常认真地学习,取得了很高的绩点。但我想:我已经在中学浪费了很多时间,如果大学仍是按部就班地跟着老师学,岂不是重蹈覆辙? 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正在飞速发展,但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,大学生如果只学课内的知识是没有出路的。非常幸运的是,在不断探索新学科、新概念的过程中,我发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领域——人工智能。我通过辅修机器人工程,让自己具备了制作硬件躯壳的能力,同时自学了深度学习理论和Unity游戏制作技术,走上了和其他同学完全不同的道路。 我曾为一个公司做过一款视觉检测装置,也曾制作过一款音乐软件,因此得到了很多荣誉。但是我真正期待的是自己制作的机器能够出现在工厂里,自己制作的软件能真正意义上被商用、被推广,而不是镀了一层又一层金之后被束之高阁。 本科期间,我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,撰写了关于人工智能的论文。但是,我逐渐意识到,研究生学历对我来说没那么重要。在我思考放弃保研之后下一步该如何走的时候,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,我遇到了“超脑AI孵化器”项目,由此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学习之旅。 “超脑AI孵化器”的创业导师由大厂CEO、资深投资人和产品经理组成,向这些优秀的前辈学习使我接触到一个全新的世界。在他们的指导下,我不仅能够看到项目实质性的进展,而且,前辈们的创业过程、人生情怀、工作态度也让我受益匪浅。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,我在“超脑AI孵化器”里遇到了一个17岁的成员,他是我见到的第一个天才。他曾经历过数十次退学,因为他很难融入环境,但是,在和他一起做项目的过程中,我发现了他真诚的品格和极高的天赋。AI的加持让他的学习能力如虎添翼。比如,上午甲方给出需求,只用一个下午加晚上的时间,他就能做出软件产品。 在这里,有很多像他一样的中学生参与项目,体会面向真实世界的学习和创造。在他们身上,我看到了那个曾经的自己,那个眼里有光、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。 无论是学校还是“超脑AI孵化器”,它们更像是教育使命传达过程中的中间步骤,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流动、老师们的言传身教,让知识本身更有意义。我喜欢在“超脑AI孵化器”中为了完成目标导师鼓励引导、同伴携手奋斗的氛围,这就是我眼中的理想教育,我将在这里开启我全新的人生。